档案室作为存放重要档案资料的场所,其消防安全非常重要。严格遵循档案室配置标准中关于消防安全的要求,是确保档案室安全的关键。
一、消防设备配置标准
1.灭火系统
优先选用气体灭火系统(如七氟丙烷、二氧化碳),对纸质档案无二次损害,特级/甲 级档案馆特藏库必须配置惰性气体灭火装置;
干粉灭火器作为补充,需在出入口、密集架附近按《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》(GB50140)设置。
2.火灾监测与报警
安装感烟/感温探测器,覆盖全区域并与消防控制中 心联动,确保阴燃火情及时预警;
手动报警按钮应设置在走廊、库房入口等显眼位置。
3.电源与配电管理
烟感与温感同时报警时,自动切断空调、新风等非必要电源,防护区需独立设置配电箱并配备24V直流脱扣功能;
禁止私拉电线或使用大功率电器,电气线路须由持证电工安装。
二、建筑与设施防火规范
1.空间布局要求
密集架与天花板距离需≥80cm,避免空气流通不畅导致探测器误报;
疏散通道宽度≥1.2米,禁止堆放物品或设置障碍物。
2.建筑材料与结构
档案库房墙体耐火等级≥2小时,采用防火门、防火窗及阻燃装饰材料;
特级档案馆需按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》(GB50016)设置防火墙和防火分区。
三、电气安全
1.电气线路
档案室的电气线路应采用阻燃电缆或电线,穿管敷设。电线电缆的规格应满足负荷要求,避免过载运行。同时,要定期检查电气线路,及时发现和处理老化、破损等问题,防止电气火灾的发生。
2.电气设备
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电气设备,如灯具、空调、电脑等。避免在档案室内使用大功率、易发热的电器设备,如电暖器、电炉等。电气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应符合相关规范,严禁私拉乱接电线。
四、安全管理
1.制度建设
建立健全档案室消防安全管理制度,明确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职责。制定火灾应急预案,定期组织演练,提高应对火灾事故的能力。同时,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,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。
2.日常检查
加强对档案室的日常消防安全检查,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。检查内容包括消防设施设备的运行情况、电气线路的安全状况、消防通道的畅通情况等。对于发现的问题,要及时整改,确保档案室的消防安全。
档案室消防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从建筑结构、消防设施、电气安全和安全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,严格遵循配置标准的要求。只有这样,才能有效地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,保护好珍贵的档案资料,为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传承提供有力的保障。在实际工作中,要不断总结经验,完善管理制度,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,确保档案室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。